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
(资料图)
“本行坚守‘服务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倾力发展普惠金融,培育零售金融、县域金融、科创金融等特色优势,持续推进战略转型,加快科技赋能,夯实风险管理,经营业绩保持良好增势,实现了规模、速度、质量、效益的均衡发展。”齐鲁银行董事长郑祖刚在5月5日举行的2022年度暨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在这场业绩说明会上,齐鲁银行董事长郑祖刚,副董事长、行长张华,董事会秘书胡金良,独立董事王庆彬,行长助理吴刚,计财部总经理高永生就公司金融、科创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资产质量、净息差等话题回答了媒体、分析师及投资者共计13个问题。
2023年第一季度,齐鲁银行实现营业收入 28.64 亿元,同比增长 8.72%,实现归母净利润10.15亿元,同比增长12.33%,一季度末,资产总额达 5,290.15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4.55%;贷款总额 2,742.51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6.60%;存款总额 3,768.98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7.79%;不良贷款率 1.28%,较上年末下降 0.01 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284.84%,较上年末提高 3.78 个百分点。
2022年全年,齐鲁银行实现营业收入 110.64 亿元,同比增长 8.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5.87 亿元,同比增长 18.17%;资产总额突破 5,000 亿元,达 到 5,060.13 亿元,同比增长 16.75%;贷款总额 2,572.62 亿元,同比增长 18.76%,存款总额3,496.50亿元,同比增长19.33%;不良贷款率 1.29%,较上年末下降 0.06 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 281.06%,较上年末提高 27.11 个百分点。
郑祖刚表示,齐鲁银行按照六大业务板块战略定位,即“零售金融是高质量发展战略基石,县域金融是城乡一体发展抓手,普惠金融是可持续发展新引擎,公司金融是全行业务重要支柱,金融市场是全行重要利润中心,互联网金融是线上获客经营渠道”,持续创新商业模式、加快数字转型赋能、推进战略迭代升级,强化人才、科技、运营、战略支撑保障,一体化推进全行各业务板块联动协同发展,提升金融综合服务能力。
2022年,齐鲁银行将公司银行业务作为服务本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支柱,对标先进同业,强化创新驱动,深化数字转型,推进精细管理,经营质效保持较好水平。2022年末,公司存款余额1865.8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73%;公司贷款(不含贴现)余额1725.8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54%。
同时,该行持续深化大零售转型发展,完善体制机制,调优业务结构,深化客户经营,加强品牌特色,不断提升零售价值贡献度。2022年末,个人存款余额 1,630.68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385.64 亿元,增幅 30.97%;个人贷款余额 747.99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14.06 亿元,增幅 17.99%。
公司业务方面,齐鲁银行副董事长、行长张华介绍,2022年,该行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一是深耕本土区域市场。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主动对接省市重大重点项目、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灵活运用金融产品,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二是国际业务转型发展。上线“进口开证”线上化产品及企业网银外汇汇款等十大类业务功能,在省内率先开展汇率避险增信模式衍生品业务。三是业务资质持续突破。全年拓展银政资质53项,持续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四是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上线交易银行业务中台,搭建公共能力中心;丰富资产池业务入池资产,实现本行存单、票、证全量入池;推进商票保贴、保押服务创新,实现供应链融资与财资管理服务协同输出,产业场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零售业务方面,该行全面提质财富管理,增强资产配置能力。与 6家理财子公司开展合作,甄选多家保险、 贵金属产品,持续丰富产品货架,满足客户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锤炼财富序列队伍专业能力,开展多渠道、多样化的投资者教育,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适配产品和服务。2022年末,个人金融资产余额 2,179.38 亿元,中高端客户数突破 10 万户。
同时,加速深化数字转型,提升业务融合创新。优化升级营销管理平台,丰富完善标签体系,提升客户数字化洞察能力。依托泉心权益平台、泉心微厅开展精准化、智能化的产品推荐和营销,打造“社交化+裂变式”营销模式,借助线上流量全方位触达客户。2022年全年,累计 2,722 万人次访问泉心权益平台,带动金融资产提升 93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末,齐鲁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12.35 亿元,同比增长 30.34%,占营业收入比重为 11.16%,同比提高 1.84 个百分点。其中,委托及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 40.13%,主要是理财业务发展带动手续费收入增加。
2022年,齐鲁银行普惠金融、科创金融、绿色金融领域的贷款都实现了高速增长。具体来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86.1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89%,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5.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59.46%;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16.14亿元,较年初增长24.17%,科技型企业贷款户数2822户,增长29.75%,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绿色贷款余额167.6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30.33%。
齐鲁银行董事会秘书胡金良介绍,在普惠小微贷款投向上,该行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扶持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受益产业政策的行业和客群,围绕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加大信贷资源倾斜力度,坚守定位,向小向农向实,力争在做优结构的同时,做大普惠贷款规模。
在定价方面,发挥政策合力,积极运用央行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性银行转贷款、小微金融债等低成本资金,精准投向小微企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22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投放利率5.04%,较上年下降52BP,将低利率有效传导至实体企业,为实体经济减负。
科创金融方面,2022年,齐鲁银行主动融入山东省战略布局,抢抓全省科创金融重大机遇,制定科创金融三年发展规划和科创金融改革实施方案,加快科创金融专营机构建设,积极推进内部经营机制完善。
该行将科创金融作为全行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通过实施科创金融战略,加快公司业务向中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以及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转型。同时,进一步完善服务模式,将融资服务向企业创业周期前端延伸,从单纯资金提供者向融资组织者转变,构建投贷债一体化发展的科创金融服务模式。
绿色金融方面,齐鲁银行副董事长、行长张华介绍,本行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绿色导向,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制定《齐鲁银行绿色金融管理办法》,从组织架构、政策制度、业务创新、绿色科技、绿色运营等领域全方面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2022年以来,制定碳易贷、能效益贷、低碳益贷等绿色低碳金融产品,积极认购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联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中国银联于“全国低碳日”发行绿色低碳主题卡,持续推动绿色金融多元化发展。
2023年,齐鲁银行将绿色金融作为重要战略,纳入新三年规划予以重点推进,积极做好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等领域的融资支持,助力区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针对市场密切关注的净息差问题,齐鲁银行副董事长、行长张华回应称,2022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次下调,银行业净息差普遍承压。齐鲁银行净息差有所下行,主要是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贷款收益率有所下行。同时,加强负债结构优化和成本管控力度,负债成本率同比下降13个基点,有效减缓息差下行压力,息差下降幅度低于上市银行平均。
张华还透露,2023年,随着国内经济运行企稳回升,该行将主动调整资产结构,强化贷款风险定价水平,继续加强负债成本管控,适时下调存款利率,提高低成本存款占比,预计年内息差保持平稳。
年报显示,2022年末,齐鲁银行实现利息收入 179.80亿元,同比增长13.23%,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120.61亿元,同比增长14.91%,主要是发放贷款和垫款规模持续上升带动;实现利息支出 94.05 亿元,同比增长12.04%,其中吸收存款利息支出69.55亿元,同比增长15.43%。
报告期内,该行生息资产、付息负债平均余额同比分别增加 674.99 亿元、654.83 亿元;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 4.11%,同比下降19个基点;付息负债平均成本率 2.24%,同比下降 13个基点;净利差和净息差分别为1.87%和 1.96%,同比均下降 6 个基点。
除了净息差压力可控,张华还指出,近年来,齐鲁银行资产质量指标持续改善,风险抵御能力不断增强。2022年末,齐鲁银行不良贷款率1.29%,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1.71%,较年初下降0.2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关注类贷款占比连续四年逐季下降。拨备覆盖率281.06%,较年初提高27.11个百分点,连续四年逐季提升。2023年一季度,不良率、关注类贷款占比、拨备覆盖率也均延续向好态势。
“本行坚决筑牢风控防线,逐步形成了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体系。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积极引入大数据风险管理手段,完善风险识别、计量工具和方法,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董事长郑祖刚在介绍齐鲁银行的核心竞争优势时如是表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