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运会是体育的盛会,是青春的盛会,是友谊的盛会,也是文化交流的盛会。为了让来自全世界的代表团成员在成都、在大运村度过一个美好的夏天,充分领略中华文化之美,成都从公园文化、大运村村内文化、主媒体中心文化、城市交流4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让世界各地的来宾感受“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的独特魅力。8月3日,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跟随“蓉宝”一起参与打卡,从成都博物馆到宽窄巷子,处处散发着“弘扬中华文化,传递大运精神”的气息。
成都博物馆
220件文物讲述汉字文化
(相关资料图)
7月28日至8月14日,“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在成都博物馆持续展出,该展实行免费的全预约入馆制度,每天有1.5万个名额。特展一经开放,观众预约观展热情高涨,成都博物馆预约难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之一。同时,作为了解中华文化以及成都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成都博物馆受到了外国运动员和媒体的欢迎。
成都博物馆中的展品吸引了外宾们的关注
据了解,此次展览由成都博物馆策划实施,全国20个省(市)、40个文博机构鼎力相助,汇集珍品共220件。其中,一级文物70件,珍贵文物90%以上,是成都博物馆建馆以来水平最高、珍贵文物占比最大的一次展览。本次展览以“源”“远”“流”“长”四字构建讲述脉络,徐徐展开汉字与中华文明相生相发、相互成就的历史长卷。从镌刻历史“骨相”的殷商卜骨,到笔书民族气韵的淋漓翰墨,借由汉字,我们得以触摸中华文脉的发展与赓续。成都博物馆不闭馆,持续面向公众开放。
走进特展序厅,一件8000余年前的贾湖刻符龟甲,为我们理解汉字起源提供了实物资料。本次展览开辟了专门的区域,对“巴蜀图语”进行展示。战国到西汉的巴蜀青铜器上发现的刻画符号迄今未被破译,在不断勾起人们好奇心的同时,也让汉字传奇的外延变得更加宽广。著名书画作品更加具象地传递中国文字之美。比如,透过展览展出的赵孟頫临《兰亭序》,可以管窥历代文人对魏晋风度与书圣气派的追慕;虞世南楷书《大运帖》页、柳公权《玄秘塔碑》拓片、褚遂良《同州三藏圣教序碑》拓片等唐人书法作品荟萃,观众在名家名作中,感受汉字正统沿革。
除“汉字中国”特展外,成都博物馆还将推出“寻迹巴蜀——四川地区考古新发现图片展”“大美天府——四川地区文化和自然图片展”“雕饰山河——川渝石窟与摩崖造像图片展”三大配套展览。展览聚焦“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的主题定位,围绕巴蜀考古成就、川渝石窟妙相、天府名胜巡礼三大板块,覆盖4至6层展区,生动立体地展示天府千年人文华彩和自然大观。
宽窄巷子
用指尖艺术讲述中国故事
宽窄巷子是成都“新城市老客厅”的代表,是成都地标之一、游客必游之地。
宽窄巷子是慢生活区,展示了老成都的院落文化,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同时也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
在成都大运会期间,为了更好地让各国运动员和媒体记者体验蜀文化,宽窄巷子开启了一场“蜀文化”的非遗盛宴。以“遇见天府”为主题的四川非遗精品艺术展在宽窄巷子的1号和2号院落举办,是一场集非遗策展和非遗传承体验于一体的盛宴,也是一次艺术交流的盛会。作品既有棕编、竹编、藤编,也有漆器、蜀绣、湘绣、苗绣、羌绣、藏绣、彝绣等,充分展现了西南编织艺术的魅力。
“灵心造物,妙手天工”,用指尖上的编织艺术讲述中国故事,传播文明,联结友谊。
展品中,有不少来自云南的非遗作品,比如师宗白彝女装头饰、大理彝族女装。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非常优秀的非遗作品,还可以近距离感受非遗传承和创新的艺术魅力。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晋娜 丁星亦 周明佳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何丹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刘超
标签: